PART 01
中评社报道: 从双方的宣布可以看出,双方此次高层经贸磋商将聚焦的重点是关税和TikTok;因为这两大议题都面临即将来临的期限,且对双方都很重要。
同时双方也有各自更关心的议题,包括中方关切的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以及美方关切的打击洗钱网络。
在关税方面
特朗普上个月再次批准了为期90天的关税谈判延期到11月10日。这意味着双方要想避免再度爆发“关税战”,需要在今后两个月内达成协议。
处于“关税战”停火期的目前,中国对美商品征收10%的额外关税,美国对华商品征收30%的额外关税。
然而,针对钢铁和部分医疗用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正在推高两国之间的实际关税税率。特朗普更是蠢蠢欲动,想在惩罚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方面做文章。
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已对部分印度商品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导致美印关系出现紧张。

美国财政部12日敦促七国集团(G7)和欧盟国家考虑对印度和中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以阻止他们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特朗普12日早些时候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对普京的耐心已经耗尽。他扬言:
除了关税之外,对银行和石油的制裁也是增加对俄罗斯施压的一种选择,但他要求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
不过,白宫现在正筹划特朗普在10月底赴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后实现美中峰会。外界普遍相信,在那之前,特朗普在对华发动新的“关税战”方面可望保持克制。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该应用程序的期限是9月17日,尽管特朗普已表示他可能会延长该期限。
在TikTok方面
去年底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强迫字节跳动出售TikTok,否则就在美国禁用之。特朗普上任以来,已经数次延长最后期限,最新的期限是9月17日。

特朗普曾多次暗示可能达成协议,包括在8月份表示“我们有美国买家”,但尚未达成具体协议。他还暗示将再次推迟期限,“直到事情的复杂性得到解决”。
对于TikTok问题,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2日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
中方维护本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将依法依规审批TikTok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隐私与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方式,为中国政府采集或提供位于外国境内的数据。
对于中国关切的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滥施限制的问题,其实也有美国专家看得很清楚。
👉《福布斯》网站12日发表美国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帕克维优研究所主席塔姆尼(John Tamny)的文章:
“如果我们在军事上惧怕中国,那就向中国出口商品开放美国市场”。
他表示,向外国企业开放生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安全战略,没有任何其他战略能与之相比。这是因为外国不愿将枪炮和导弹瞄准其最佳客户。
👉塔姆尼指出:
美国可能实施大疆无人机在美销售的禁令将损害美国企业,削弱美国生产力,从而削弱美国经济,同时危险地降低许多保守派人士所担心的所谓中国未来入侵的成本。
在中美经贸关系“危与机并存”的当下,西班牙会晤既是缓解紧张局势的契机,也是检验双方战略定力的考场。
对此,中国已明确传递信号: 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绝不会牺牲核心利益。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乃至国际经贸规则的未来走向,均取决于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博弈能否找到平衡点。
然而美国TikTok命运紧张之际,TikTok官方发布消息称;其在欧洲地区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2亿,约占欧洲中国公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PART 02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TikTok欧洲用户规模的显着提升,也打破了自2021年TikTok英国上线以来,欧洲市场长期给人以“增长平稳”的“刻板印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大关,且相继开通了多个新站点。
在一众卖家聚焦日本市场之际,此次欧洲用户规模的公布,或许也意味着TikTok正在加速推进其欧洲电商业务布局。
刚刚落幕的TikTok Shop欧洲夏季大促中,多国表现亮眼:欧盟四国商家自运营(POP)单日GMV爆发超200%,全托管正式期GMV增长122%,单日峰值达200%;英区全托管(TOP)商家GMV爆发超600%,POP模式全周期GMV增长超90%,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证明,TikTok欧洲市场积蓄着强劲的电商爆发潜力。

纵观欧洲社交市场竞争格局,TikTok仿佛是一位冲劲迅猛的“新晋挑战者”,持续撼动着由传统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
虽然其渗透率尚未比肩Instagram、FaceBook及YouTube等“国民级应用”,但其用户增速和黏性展现出的增长动能,也已让这些传统平台望尘莫及。
一些平台也在TikTok“横空出世”后,开始调整策略:
如Instagram为应对TikTok的增长,推出Reels短视频功能,试图构筑自身的内容护城河。但在大众已形成“短视频≈TikTok”的认知惯性的背景下,简单效仿恐怕难以奏效。

从当前增长态势来看,TikTok欧洲用户总量有望在可见的时间周期内,追平传统社交平台,跻身欧洲“国民应用”之列。

数据显示,欧洲用户日均使用TikTok时长高达58分钟,远超市场中其他社交平台,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是以长视频内容作为核心的YouTube。
这一数据结论也呼应了用户反馈——在一些诸如TikTok、Rednote等新兴社媒平台上,时常能看到海外年轻群体吐槽Ins、Facebook等内容“落伍”,这些渠道只能用于新闻获取或者是年长用户交流沟通等。
相较于传统社媒渠道的功能性定位,TikTok以娱乐化内容抢占了欧洲用户,特别是年轻群体的休闲时间,构建起高活跃的内容生态。
在TikTok Shop欧洲四国开站前,许多卖家更倾向于将运营重心放在美区、泰国和印尼等电商氛围更加“热情”的市场,TikTok英国的“稳”可能让不少卖家对降低了对欧洲市场的期待,甚至在西班牙、爱尔兰开站时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
然而,随着今年德、意、法站点的开放,众多卖家对TikTok欧洲市场的兴趣再次被点燃。
这一变化固然与美国市场不稳定、东南亚低价竞争及日本市场内卷提速等外部因素影响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源于欧洲市场本身潜力。
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为跨境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政策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卖家可考虑将业务拓展至欧洲,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可能是跨境卖家未来的战略方向。
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灵活调整渠道、强化合规能力的跨境卖家,将能在变局中抓住机遇,持续发展。
从双方的宣布可以看出,双方此次高层经贸磋商将聚焦的重点是关税和TikTok;因为这两大议题都面临即将来临的期限,且对双方都很重要。
同时双方也有各自更关心的议题,包括中方关切的美国滥用出口管制措施,以及美方关切的打击洗钱网络。
特朗普上个月再次批准了为期90天的关税谈判延期到11月10日。这意味着双方要想避免再度爆发“关税战”,需要在今后两个月内达成协议。
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已对部分印度商品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导致美印关系出现紧张。

美国财政部12日敦促七国集团(G7)和欧盟国家考虑对印度和中国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以阻止他们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特朗普12日早些时候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对普京的耐心已经耗尽。他扬言:
除了关税之外,对银行和石油的制裁也是增加对俄罗斯施压的一种选择,但他要求欧洲国家也参与其中。
不过,白宫现在正筹划特朗普在10月底赴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后实现美中峰会。外界普遍相信,在那之前,特朗普在对华发动新的“关税战”方面可望保持克制。
与此同时,美国要求TikTok的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该应用程序的期限是9月17日,尽管特朗普已表示他可能会延长该期限。
去年底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强迫字节跳动出售TikTok,否则就在美国禁用之。特朗普上任以来,已经数次延长最后期限,最新的期限是9月17日。

特朗普曾多次暗示可能达成协议,包括在8月份表示“我们有美国买家”,但尚未达成具体协议。他还暗示将再次推迟期限,“直到事情的复杂性得到解决”。
对于TikTok问题,中国商务部发言人12日表示,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
中方维护本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将依法依规审批TikTok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隐私与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方式,为中国政府采集或提供位于外国境内的数据。
对于中国关切的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滥施限制的问题,其实也有美国专家看得很清楚。
👉《福布斯》网站12日发表美国市场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帕克维优研究所主席塔姆尼(John Tamny)的文章:
“如果我们在军事上惧怕中国,那就向中国出口商品开放美国市场”。
他表示,向外国企业开放生产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安全战略,没有任何其他战略能与之相比。这是因为外国不愿将枪炮和导弹瞄准其最佳客户。
👉塔姆尼指出:
美国可能实施大疆无人机在美销售的禁令将损害美国企业,削弱美国生产力,从而削弱美国经济,同时危险地降低许多保守派人士所担心的所谓中国未来入侵的成本。
在中美经贸关系“危与机并存”的当下,西班牙会晤既是缓解紧张局势的契机,也是检验双方战略定力的考场。
愿在相互尊重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但绝不会牺牲核心利益。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乃至国际经贸规则的未来走向,均取决于这场跨越太平洋的博弈能否找到平衡点。
然而美国TikTok命运紧张之际,TikTok官方发布消息称;其在欧洲地区的月活跃用户已突破2亿,约占欧洲中国公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TikTok欧洲用户规模的显着提升,也打破了自2021年TikTok英国上线以来,欧洲市场长期给人以“增长平稳”的“刻板印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大关,且相继开通了多个新站点。

纵观欧洲社交市场竞争格局,TikTok仿佛是一位冲劲迅猛的“新晋挑战者”,持续撼动着由传统巨头主导的市场格局。
虽然其渗透率尚未比肩Instagram、FaceBook及YouTube等“国民级应用”,但其用户增速和黏性展现出的增长动能,也已让这些传统平台望尘莫及。
一些平台也在TikTok“横空出世”后,开始调整策略:
如Instagram为应对TikTok的增长,推出Reels短视频功能,试图构筑自身的内容护城河。但在大众已形成“短视频≈TikTok”的认知惯性的背景下,简单效仿恐怕难以奏效。

从当前增长态势来看,TikTok欧洲用户总量有望在可见的时间周期内,追平传统社交平台,跻身欧洲“国民应用”之列。
数据显示,欧洲用户日均使用TikTok时长高达58分钟,远超市场中其他社交平台,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是以长视频内容作为核心的YouTube。
这一数据结论也呼应了用户反馈——在一些诸如TikTok、Rednote等新兴社媒平台上,时常能看到海外年轻群体吐槽Ins、Facebook等内容“落伍”,这些渠道只能用于新闻获取或者是年长用户交流沟通等。
相较于传统社媒渠道的功能性定位,TikTok以娱乐化内容抢占了欧洲用户,特别是年轻群体的休闲时间,构建起高活跃的内容生态。
在TikTok Shop欧洲四国开站前,许多卖家更倾向于将运营重心放在美区、泰国和印尼等电商氛围更加“热情”的市场,TikTok英国的“稳”可能让不少卖家对降低了对欧洲市场的期待,甚至在西班牙、爱尔兰开站时都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
然而,随着今年德、意、法站点的开放,众多卖家对TikTok欧洲市场的兴趣再次被点燃。
这一变化固然与美国市场不稳定、东南亚低价竞争及日本市场内卷提速等外部因素影响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源于欧洲市场本身潜力。
欧洲市场的强劲增长为跨境卖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政策不确定性持续的背景下。卖家可考虑将业务拓展至欧洲,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可能是跨境卖家未来的战略方向。
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但灵活调整渠道、强化合规能力的跨境卖家,将能在变局中抓住机遇,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