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在全球(美国、欧洲、日本等站)对卖家账号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触发处罚的主要问题包括:刷单/测评、账号关联、不当库存管理以及关键词滥用。
其中关键词类违规是本轮封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点——系统会批量扫描 Listing 的标题、五点、A+ 文案、图片水印、视频字幕以及后台的 Search Terms,一旦发现“敏感”或误导性词汇,可能直接触发下架或封号。
现状概述 — 为什幺要重视
亚马逊现在的审查流程是“系统扫描 + 人工复核”,且通常不会提前通知。被判定违规后,不仅会立即影响销售和广告,而且违规记录会长期影响账号健康,后续申诉往往需要提交合规证明、整改方案,恢复周期可能较长,成功率也不高。
简单来说:主动排查远比被动申诉要容易很多。
现状概述 — 为什幺要重视
亚马逊现在的审查流程是“系统扫描 + 人工复核”,且通常不会提前通知。被判定违规后,不仅会立即影响销售和广告,而且违规记录会长期影响账号健康,后续申诉往往需要提交合规证明、整改方案,恢复周期可能较长,成功率也不高。
重点风险:哪些词最容易触发风控
系统容易把下面几类词当作高风险点来处理:
重点风险:哪些词最容易触发风控
系统容易把下面几类词当作高风险点来处理:
未官方发布的产品关联词:诸如暗示未来或未发布设备的字样(例如直接写“iPhone 17 / 适配 iPhone 17 / for upcoming iPhone”这类),会被看成不当关联或误导。
注册商标或品牌词:使用他人商标名称或近似词(像某些知名品牌、版权名词),容易触及侵权和品牌保护规则。
营销促销词:诸如“免费 / 折扣 / 特价 / 返现 / 优惠 / 限时”等直接促销类用语,在 Listing 文案中会被严格审查。
平台/第三方关联词:带有平台或服务名称(例如“Prime”“亚马逊”“推荐”等)容易被误解为官方或平台语言。
物流/服务承诺词:带有清关、指定快递公司(DHL/FedEx/USPS)、包邮、时效保证等,会被平台严格限制。
认证与标准名词:如 FDA / FCC / ISO / 节能认证 / 官方认证 等,涉及合规资质需谨慎使用并保留凭证。
绝对化/保证类语句:例如“100% 有效 / 终身保修 / 无条件退款 / 保证”等,属于对消费者的绝对承诺,审核时极易触发问题。
医疗/治疗类用语:任何暗示医疗效果或疾病治疗的陈述,尤其在非医疗产品中要绝对避免。
评价/引导评价相关词:直接出现“review / feedback / rating”等字眼,或试图引导买家评价的内容。
第一人称代词:像“我们/我们的/our”之类,部分情况下会被误判为代表亚马逊官方声音(建议改为“卖家/品牌名”或客观陈述)。
(以上类别是实操中最常见的触发点,注意:老 Listing、停售 SKU、废弃变体也会被系统扫描,别忽视它们。)
为什幺这些词会被盯上
为什幺这些词会被盯上
法律/商标风险:直接使用或暗示他人品牌、未授权的商标容易被投诉或触发自动保护机制。
误导/宣传风险:绝对化承诺与“官方”口吻会被认为误导消费者或冒充平台。
医疗与安全考量:平台要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或违规医疗宣称。
平台体验与监管合规:促销和物流承诺若无法保障,会引发客户投诉,平台为防风险会更严格。
换句话说,系统不仅看你写了什幺,也在判断你在“冒什幺风险”。
卖家应立即执行的排查与整改清单
卖家应立即执行的排查与整改清单
一次性全面体检(覆盖所有内容)
检查:标题、五点描述、A+ 文案、图片/视频中的文字、水印、字幕、后台 Search Terms、旧 SKU 描述、变体说明。
建议:把检索结果导出成表格(SKU / 字段 / 涉及词 / 处理建议),方便后续跟踪。
敏感词替换规则(实操建议)
把绝对化承诺、促销用语、第三方品牌字样替换为中性、事实型描述(例如把“终身保修”改为“保修期请参见保修信息”)。
对涉及认证、标准的描述,只在能提供证据时使用,并在详情页留合规说明或资质链接。
避免第一人称“我们”,改用品牌名或“本店/本商品/产品说明”。
定期复查机制
建议频率:至少每 3 个月一次的全面复查;在旺季或上新期间增加频率。
新品上架前,先跑一次内部敏感词检测(把要用的文案先过一遍清单)。
老数据与废弃项不要放任
清理停售商品和废弃变体的文字信息,防止被系统回溯扫描到历史问题。
下架的 Listing 也要清理掉后台的搜索词或遗留描述。
快速处置流程(若被系统标记)
先把涉及违规词汇下线/删改,保留修改记录;准备好合规证明与整改计划;按亚马逊要求提交申诉。
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被动侵权或关联风险(帐户关联、相同银行/地址等)。
封号后需要准备的材料与应对
封号后需要准备的材料与应对
常见要求:合规证明(资质证书、供应链凭证)、详细整改计划、已修改的文案截图、销售与库存记录等。
时间与成功率:申诉周期可能较长(有案例显示需数周到数月),恢复并非必然,预防远比补救省心。
心态建议:把这次事件当成一次系统化合规升级的契机,改善后能提升长期稳定性与客户信任。
实用小贴士(来自实操经验)
实用小贴士(来自实操经验)
上新文案先在内部走一轮“外行能否误解为官方”的检查。
对于涉及认证或资质的说法,务必在页面显眼位置放上凭证或扫描件的说明(但不要轻易在亲文案里使用敏感字)。
使用第三方工具做关键词扫描前,先在小范围手动检查,避免工具误判导致误改重要信息。
建议建立一个“敏感词黑名单”表格,团队新上词前都要对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