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在国内市场鲜有人问津
却在海外爆火的商品?
不仅利润高而且竞争力也小
做电商信息差很重要

身体穿孔饰品
在国内,眉钉、鼻环等身体饰品常被贴上“非主流”标签,有很多人对此抱着不理解的态度,但在欧美市场,它们早已成为年轻人的日常穿搭标配。
光是在TikTok上,#bodypiercing话题累计播放量超578亿次,仅“马蹄型宝石鼻环”一款产品,28天内就在美区售出5259单,销售额达7.88万美元。

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市场对个性化表达有强烈需求,而穿孔饰品是自我身份的延伸。但固有印象会让很多中国卖家忽视这个热度很好的市场需求。
除此之外就是穿孔饰品的干利润特性。一位卖家在1688以2元成本采购唇钉,在跨境平台定价12.99美元,利润率已经达到了30-40倍。

当然,即便是竞争力没有很大的品类,差异化仍然是脱颖而出最有效且省钱的方法。有跨境卖家通过牛皮纸盒包装+手写感谢卡的仪式感设计,月销量稳定在千单,净利润达5000美元。

除此之外,附带便携式“除尘仓”、一个饰品多部位适用、推出耳鼻唇套装等,同样是低成本的差异化方式。目前的市场竞争,差异化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护身符在西方逆袭
除了穿孔饰品外,风水摆件、护身符等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近年来在美国电商市场突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亚马逊美国站上,幸运手链、藏传佛教护身符等商品,一直处于热销状态,相关关键词搜索量逐年增长。

最重要的是,这些商品不仅热卖,且溢价空间不小。
在亚马逊上,一块传统的普通的风水卡片、布质护身符等价格较为亲民,可能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之间。材质较好、工艺精湛的玉石雕刻护身符,可能达到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
这类产品的走红源于文化共鸣。美国消费者对神秘学的兴趣本来就在日益增长,再叠加后疫情时代人们普遍的焦虑情绪和经济波动,进一步推动了“护身”、“祈福”类商品的需求。

但文化差异也带来挑战。某卖家因在护身符设计中误用基督教符号,导致产品被亚马逊下架。因此,尊重当地文化禁忌、避免宗教符号混淆至关重要。
当然,就算是小众品类也不能随便上架,该有的运营逻辑一个不能少。
①要研究目标市场的文化心理,将本土元素与当地流行文化结合。
例如,穿孔饰品可针对不同国家设计专属风格,比如欧洲更偏向极简风饰品。护身符可融合星座、塔罗等西方神秘学元素,也为溢价打好基础。
②抓住商品的注意事项赢得好感。
尤其是护身符类商品要避免文化敏感设计。尊重当地文化禁忌、避免宗教符号混淆至关重要。
③小众商品更依赖内容营销。
TikTok、Instagram等平台是小众产品破圈的关键。这些产品本来就很符合内容电商引导的冲动消费逻辑。亚马逊的创作者计划也可以合理使用起来。
④一点点小细节就能带来很大的溢价空间
比如在护身符卖家在包装内附赠英文风水说明图,在护身符中加入“人宠搭配的选项”。这些看似微小的投入,显着提升了产品的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