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跨境平台正式启动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涉税信息。
目前,Shein、速卖通、Shopee 等电商平台均已开始报送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
而在这波新动向中,卖家们最关心的无疑是:
亚马逊是否也会遵照规定,报送相关企业及个人信息?
根据最新消息,目前可以确认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亚马逊低价商城(Haul)已率先启动报送
亚马逊低价商城(Haul)已率先启动报送
Haul商城是亚马逊应对低价竞争的重要布局,也成为其首个触及涉税信息报送的业务板块。
国庆期间,Haul 已发布公告通知:
自2025年10月1日起,以代理方式代理出口货物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应申报实际委托出口方(即出口货物的实际生产销售单位)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情况。
说白了,就是Haul卖家需要配合平台提供真实经营主体信息,否则可能影响清关申报。
这次Haul的动作,与其他平台有几点明显不同:
报送主体是“亚马逊Haul”,而非亚马逊主平台。
亚马逊将自己与旗下的 Haul 业务单元做了明确切割。通知明确写明“仅适用于亚马逊Haul商城卖家”,即只针对低价商城部分,不影响其他站点。
Haul并非直接向税务机关报送。
它是先由Haul收集信息,再提供给合作承运商,由承运商去完成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
也就是说,信息链条更长,目前还没有直接进入税务系统的核心涉税数据。报送信息维度非常有限。
平台只要求卖家提供:没有涉及收入、订单利润、纳税情况等核心数据。
对比 Shein 要求的“银行账户、营收明细、纳税申报表”等复杂信息,Haul这次算是“轻量版报送”。企业卖家: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个人卖家:个人全名、身份证号
不过,这一步依然意义重大。
从10月起,相关清关数据将陆续同步至税务机关,Haul卖家的经营轨迹已纳入监管视野。
信息核实也成了必要前置动作。
亚马逊主平台暂无明确报送时间表
亚马逊主平台暂无明确报送时间表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点。
目前,亚马逊主站尚未启动涉税信息报送。

图片由卖家提供
不少卖家咨询了官方客服、招商经理等渠道,得到的反馈都是一句话:
“截至目前,未收到主平台涉税信息报送的官方通知。”
个别客服提到过“未来可能由第三方代理机构协助报送”,但没有具体时间或流程说明。
这背后,其实有技术原因。
FBA模式与清关逻辑有关。
FBA卖家通常是“自主清关+海外仓备货”,清关主体往往是卖家自己或第三方清关公司。
亚马逊主平台并不掌握完整清关数据(如报关金额、关税缴纳记录),
所以在数据源缺失的情况下,暂时不具备直接报送能力。
行业分析普遍认为,这种“暂缓”并非长期豁免。
随着税务与清关系统的打通,卖家自主清关数据未来很可能被纳入报送范围。
即使平台不直接交,税务局也可以通过数据交叉验证锁定卖家的经营情况。
换句话说,现在的“空窗期”,只是暂时的。
不同类型卖家如何应对?
不同类型卖家如何应对?
结合目前政策和监管逻辑,不同卖家要分情况看:
亚马逊 Haul 商城卖家:
尽快登录卖家后台,核实并确认店铺信息真实准确。
有卖家反馈,信息填错会触发审核延迟,直接影响发货和清关节奏。中国营业执照 FBA 卖家:
暂时无需主动提交涉税信息,但建议保留清关单据、交易记录,
以防未来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反推核查。海外营业执照卖家:
目前无报送要求,但建议关注后续跨境税务协作的变化。
背后的信号:税务合规走向“全面透明化”
背后的信号:税务合规走向“全面透明化”
从更大的层面看,这次Haul试点其实是个“信号”动作。
亚马逊的谨慎,不是例外,而是一种试探。
它反映出跨境平台在全球税务监管协同下的权衡——
既要配合政策,又要稳住卖家信心。
说白了,这就是“温水试报”。
先从低价板块Haul切入,试运行报送链路,
等系统跑顺了,再逐步扩展到主平台。
从长期来看,涉税信息报送将成为行业常态。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正在深入实施,
各国税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也在加速打通。
未来,无论是 Haul 模式还是 FBA 模式,
卖家的经营、清关、结算信息,迟早都会被纳入监管。
⚠️小结与提醒
目前阶段,Haul卖家需要立刻行动;
主站卖家则要持续关注政策动向,提前准备资料。
短期内也许“没事”,但从趋势看,“信息透明化”已经在路上。
再稳的店铺,也怕一个“突发报送”。
现在多花几分钟核对资料,可能就是之后少一场合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