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严查违规“换主体”
自2025年10月起,《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5号)正式实施,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已开始向中国税务机关报送卖家7月至9月的涉税数据。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已有6654家境内外平台完成自身信息报送,其中超过4100家平台上报了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涉税信息,占应报送总量的六成以上。
随着报送制度落地,部分卖家尝试通过注册香港公司等境外主体来规避国内税收,但这种“换主体”操作正面临严监管与高风险。税务机关已明确禁止以下行为:
一是违规转换收入性质,如平台为从业者批量办理个体户登记将个人劳务报酬转为经营所得避税,或中介教唆通过境外注册、分拆收入等方式逃税;二是境内经营者通过境外注册转换主体身份逃避纳税义务。
这类行为将被视为违法操作,一经查实,卖家不仅需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部分卖家因更换为香港主体,已出现店铺停用、账号锁定甚至封号的情况。亚马逊系统会将此类变更识别为高风险行为,触发二次审核,审核通过率极低。建议跨境卖家务必合规经营。
二、卖家如何合规
1.确保身份信息真实准确
确保在电商平台上登记的身份信息,如姓名、公司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账户等真实、准确。
2.发票与报销管理
若在国内接受服务,需向对应的公司索取相应票据。对于海外公司的发票,例如亚马逊广告、物流费用等,平台会提供相应信息,企业可下载作为凭证,进行进项处理。
3.零申报不可滥用
零申报”仅适用于确实没有交易的情况。若实际有交易,即便收款通过个人账户,平台也会将销售数据报送税务机关。如存在交易仍申报零或低于实际收入,将被判定为异常申报。
4.严格区分公司与个人资金
杜绝再用个人账户收取公司店铺的货款。要严格区分公司资金与个人资金,所有业务收入均通过对公账户结算。若通过第三方支付到个人,需将个人账户的资金转入对公账号,确保账目平衡。毕竟平台会把相关信息发送到税务局。
5.完善内部管理流程
企业应梳理采购、物流、收款等全链路数据,确保票据与业务真实匹配,提高长期合规与竞争力。
跨境电商行业正在迎来更严格的税务监管,“换主体”“零申报”等违规操作风险极高。卖家只有主动合规经营,确保信息真实、收入申报正确,才能稳健发展。
以上就是逸居海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分享,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