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卖家在后台发现亚马逊的A+页面悄悄做了一个关键调整——原本用于埋词的Alt Text(图片替代文本)编辑入口,在多个站点上直接消失了!
别小看这个变化,它不仅关系到关键词的埋设,还直接影响搜索排名、自然曝光和转化率。可以说,这是一次关乎运营策略的大调整。
Alt Text原本的价值:隐藏的流量入口
Alt Text原本的价值:隐藏的流量入口
在过去,A+页面的每张图片都能设置Alt Text。
虽然用户看不到,但亚马逊的搜索系统能识别到这部分内容。聪明的卖家就会在这里埋下核心关键词,提升产品的搜索曝光。
举个例子:
你卖“ergonomic office chair(人体工学办公椅)”,在Alt Text里就能直接写上这个词。
用户即便没看到,但搜索引擎会抓取,间接增加了关键词覆盖面。
因此,Alt Text一直是卖家心中的“隐形流量入口”,也算是提升自然排名的一个小技巧。
AI接管Alt Text:看似升级,实则挑战
AI接管Alt Text:看似升级,实则挑战
现在情况变了。除美国站外,大多数站点已经不再允许卖家手动填写Alt Text,系统会调用AI自动识别图片,并生成所谓的“智能Alt Text”。
听起来好像更省事:
不用卖家手动填词;
系统自动生成描述。
但问题也很明显:
识别不精准:你想传递的关键词,AI可能抓不到。
缺少营销性:生成的词只是客观描述,不带任何引导性。
容易跑偏:AI识别的内容,可能完全不符合你的产品定位。
比如:
你主打“ergonomic office chair”,但AI可能只识别出“a man sitting on a chair”。
这个词对曝光、转化毫无帮助,流量就白白浪费了。
图片优化逻辑转变:从“事后补词”到“事前埋词”
图片优化逻辑转变:从“事后补词”到“事前埋词”
这一调整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关键词策略从后端补救,变成前端设计引导。
过去:
图片只要美观、清晰、有卖点即可,关键词后期在Alt Text里补上。
现在:
没办法再事后补救,必须让AI在“看图说话”时就能识别出你想传递的关键词。
这意味着,图片设计要多一层“功能性”:不仅要吸引用户,还要能被AI正确理解。
举几个例子:
宠物自动喂食器:过去只要放产品图即可;现在最好放猫狗在使用的场景,还能加上“automatic feeder”类的文字背景。
驱蚊灯:过去只放实拍;现在最好呈现蚊虫被消灭的画面,让AI识别到“kill mosquito”“mosquito trap”等关键信息。
一句话:图片不仅要让消费者懂,还要让AI懂。
美国站:抓住最后的机会
美国站:抓住最后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国站的A+页面依然保留手动填写Alt Text的功能。
这对卖家来说,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能填就填,把核心关键词铺足;
结合本土习惯,比如写“sneakers”而不是“trainers”,用美国人常搜的表达方式。
别等哪天美国站也切换成AI自动生成,那就彻底没有人工干预的机会了。
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
面对这一波调整,卖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
分站点操作
美国站:抓紧时间填Alt Text,把关键词覆盖做到极致。
其他站点:重点优化图片的视觉信息,引导AI自动生成有价值的Alt Text。
运营与美工深度配合
运营负责列出关键词清单,明确哪些词必须出现在图片里。
美工在设计时,不仅要保证美观,还要考虑如何让AI识别出这些信息。
双方保持紧密沟通,避免设计偏离关键词导向。
紧盯政策更新
Alt Text的调整,可能只是亚马逊AI化的一步。
后续很可能扩展到标题、要点甚至详情页。
卖家要定期查看后台公告,提前调整策略,避免被动挨打。
这背后透露出的趋势:
从这次Alt Text调整可以看出,亚马逊正加速用AI接管内容管理。
表面上是“自动化升级”,实际上是削弱卖家对关键词的主动权。
未来的趋势可能是:
系统更多依赖图像识别和AI内容生成;
卖家运营从“关键词思维”,转向“整体内容思维”;
美工、运营、产品文案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换句话说,亚马逊正在逼着卖家把“内容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仅靠填词取巧。